采访: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泽霖
他最基本的一个思想,就是应该走一个共同的,富裕的道路,农民村社的道路。大家没有私人财产,大家一块儿来走那种,互相一块儿协作,一块儿生活,这么一条道路。
但是,托尔斯泰向往的公平与和谐没有到来。仅仅两年之后,沙皇就解散了国家杜马。一切改革无从谈起,沙皇政府在社会的持续动荡中延续着它最后的时光。在过去近两个世纪中曾经将国家带向强盛、但却始终无法触及君主专制制度本身的沙皇改革走到了尽头,俄罗斯的发展需要新的力量来推动。
1910年10月29日,一生在为俄国寻找出路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。
在一个乡村火车站中,他病倒了。八天后,82岁的托尔斯泰带着对俄罗斯未来的深深忧虑去世了。
托尔斯泰和所有关心国家命运的俄罗斯知识分子,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色彩。令人痛苦的历史和现实,使得他们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未来。对于俄罗斯人来说,生活就像一条追寻理想的朝圣之路,他们肩负着强烈的使命感,关注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。
也许,正是这一切,使俄罗斯民族的命运具有了一种悲壮的色彩;也恰恰因为这一切,使俄罗斯民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之一。
和托尔斯泰同时代的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:“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,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,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。”
托尔斯泰去世四年后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沙皇俄国陷入战争泥潭,走到了崩溃的边缘。1917年11月7日,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。以此为起点,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,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。
(责任编辑:周丹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