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财经资讯 > 财经专栏 >
文章正文

《大国崛起》解说词(八)(4)

  采访:中国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左凤荣

  我觉得这个首先跟叶卡捷琳娜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系,因为她是个德国人,她的家庭教师是个法国人,是一个接受西方当时启蒙思想教育的一个人物,所以应该说,叶卡捷琳娜二世从小,她就受过这样的影响,所以她从心里头还是认为西方的东西应该是比俄国先进的。

  叶卡捷琳娜二世15岁时远嫁俄国,当她在宫廷舞会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时,就对婚姻失去了信心。她在回忆录中直言不讳地写道,“我心中预感到我们之间不会有任何幸福可言,只有政治雄心激励着我。我内心中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力量,使我一刻也不怀疑我将自然而然地变成俄国女皇。”

  作为一个外国人,叶卡捷琳娜如何赢得俄罗斯民心呢?

  她首先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纯正的俄国人。叶卡捷琳娜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,放弃了原来的信仰皈依了东正教。为了学好俄语,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,当睡意袭来时,她干脆光着脚站在冰凉的地板上。终于有一天,她晕倒在房间里,御医诊断为严重的肺炎。

  叶卡捷琳娜的作为,让俄罗斯人深受感动,当她拖着病体,在皈依仪式上用略带日尔曼口音的俄语背诵了长达50页的祈祷文时,曾经一度反对她的大主教也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。

  采访: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建华

 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丈夫,彼得三世,他从小就在德意志长大,他甚至不会说俄语,处处蔑视俄罗斯人,蔑视俄国,而恰恰跟他相比呢,一个真正的日耳曼人,也就是叶卡捷琳娜,恰恰到了俄国之后,非常虔诚地皈依了东正教,认真地学习俄语,而且在俄国人面前,是一幅母仪天下的形象,因此说,她很快地就得到了俄国老百姓的承认。

  这位来自德意志的女皇,融入到了俄罗斯的传统之中。她将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呢?

 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俄国的时候,启蒙运动正在风行欧洲大陆。法国的思想家伏尔泰、孟德斯鸠、狄德罗倡导的民主和法制观念,逐步深入到许多欧洲人的思想中。女皇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态看待这些启蒙思想家。她给伏尔泰的信中说:“从17岁起,我能自由地支配我的时间以来,您的著作是我最好的师友。”

  采访: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刘文飞

  她是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,然后我们也知道,就是俄国的文学,尤其是俄国的女性文学,实际上就是从叶卡捷琳娜开始的,我们如果要是写一部俄国女性文学史的话,那第一位女作家很可能就是叶卡捷琳娜本人,因为她自己出钱办了几个讽刺文学的杂志。所以这个人在文化方面对俄罗斯肯定是有贡献的,一般的人也认为,她是非常开明的一个君主。

  为了筹措教育经费,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弃了皇室基金,这笔沙皇的个人经费大约占当时整个俄国国家支出的十三分之一。

  斯莫尔尼宫现在是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,十月革命时这里曾经作为革命的指挥中心,它最初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办的斯莫尔尼学院的校舍。斯莫尔尼学院是俄罗斯第一所女子学院。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看来,要使一个国家的公民变得理想而完善,就要依靠每一个人的第一个老师——母亲。

  采访:俄罗斯历史学家巴甫边科

  1775年,在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。而在各省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制的学校,在18世纪末,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。

  【圣谕,双头鹰】

  1767年,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的第五个年头,她开始推行自己改革中最关键的一步,她要将欧洲的法制引入俄国。她花了两年时间亲笔起草了《法典起草指导书》,这部长达600页的《指导书》中,通篇浮现着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平等、自由、博爱的思想。她宣称:“我需要人人遵守法律,但不需要奴役。”也许是时代的变化,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采用和彼得大帝不同的方式来推进改革。 (责任编辑:周丹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