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财经资讯 > 财经专栏 >
文章正文

《大国崛起》解说词(三)(6)

  查理一世表现得很沉着。在踏上刑场之前,他坚持要穿两件衬衣,这样就不会冷得发抖,让围观的人误以为他在害怕。在留下遗言和做完祷告之后,这位49岁、已经临朝24年的君主,将头放在垫头砧上,伸手向刽子手示意,可以落斧了。

  1649年发生的这件事,对于刚刚入关五年的中国清王朝几乎没有任何影响,但是对于欧洲大陆则完全不同。欧洲大大小小的宫廷都被震惊了,当时这些宫廷不是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,就是正在渴望实行君主专制。隔海相望的岛国英国的做法,超越了那个时代普遍的政治观念。

 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:

  归根结底,查理一世是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所谓的自由的传统,那么在开始的时候呢,所谓自由是指贵族对抗国王,可是后来呢,它逐步地就变成了整个国家反抗国王的暴政。在几百年的时间当中,王权和民权之间的这种斗争啊,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一个主线。那么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抗争之中,英国走出了中世纪,走进了现代世界。

  查理一世死后,议会把行政权力交给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。但是,英国人期盼的新生活却没有来临。

  很快,克伦威尔开始实行军事独裁。英国内战推翻专制王朝的成果,就像附在玻璃板上的水彩画,被克伦威尔的独裁和社会动乱冲刷得了无痕迹。革命从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,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,“护国主”克伦威尔成为一个没有国王名号的“国王”。1653年,议会再次被解散。

  事情总是物极必反。克伦威尔去世后,已经倒下的王朝又被用盛大的仪式请了回来。1685年,在经过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政权轮替后,查理一世的儿子詹姆士二世继承王位。对父王悲剧铭刻于心的詹姆士二世,不想重蹈覆辙,他准备扩充军队,试图让英国重新回到查理一世统治的时代。

 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·狄更斯:

  人民不想冒可能发生内战的风险,而且他们希望詹姆士二世做一个可敬的理智的国王。但事实证明他是个很差劲的国王。他一意孤行,脱离议会统治,威胁到伦敦城和许多其他城镇的利益。表现的像一个专制独裁君主。他让英国多数有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。

  面对詹姆士二世的专制,处于十字路口的英国人,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抗呢?

  一个国家的政治选择,常常受到传统和某些重大事件的影响。

  这一次,英国人没有像对待查理一世那样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,教训告诉他们:推翻王朝容易,建立新制度却很难;他们也没有呼唤克伦威尔,因为克伦威尔式的革命并没有给国家带来真正的进步和发展。于是,1688年的英国人,采取了一种被后人称为“光荣革命”的方式,来结束王权的专制。

 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·肯尼迪:

  光荣革命中,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,他们说,改变晚宴(规则)的时候到了,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,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。

  英国历史学会主席巴里·考沃德:

  他(詹姆士二世)拥护者中的一些主要成员给詹姆士二世的女婿, 荷兰的一位新教君主威廉写了一封著名的信。他们邀请他来帮助反抗詹姆士二世的统治。此后迅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兰,没有遭到反对。詹姆士的军队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解散, 威廉到达伦敦, 詹姆士逃跑. 没有发生战争。

  议会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,都发挥了主导作用。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,议会经过讨论,折中了两派意见,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。

 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,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,意味着君权从“神授”变成了“民授”,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。从1688年起,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,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。 (责任编辑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