伦敦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,1600年时人口已经超过20万,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。在贯穿伦敦的泰晤士河北岸,集中了城市的壮丽建筑;南岸则布满了各种剧院。今天,当年的那些剧院已难觅踪影,但却有一座剧院是个例外。
这座圆形建筑名叫“环球剧院”。它建成于1997年,但是里面的一切材料和布局,却都完全保留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样子。剧院从筹备到建成,用了接近50年,这样不计工时建造的目的,不单纯是为了增加一个文化景观,更重要的是,四百年前,那位被马克思称为“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”的戏剧家莎士比亚,曾是此剧院的股东、演员和剧作人。
这位身材短小、来自偏僻乡村的剧作家,在他的37部剧作中展露出惊人的才华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力。莎士比亚站在16世纪的思想高度,把掩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性特点挖掘出来抛到了人们的脚下,他说:“看吧,我的朋友们,人类不是按照我的规格创造的,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它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们。”
今天,人们用这座可以容纳1600名观众的“环球剧院”来表达他们对这位天才的怀念之情。在5月到9月的演出季节里,这里依然场场爆满,莎士比亚那些被全世界公认的经典剧作,依然还是剧院唯一的选择。
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新成:
在莎翁的历史剧当中,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。伊丽莎白女王呢,当然知道这一点,她并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。尽管在哈姆雷特这样的剧中,就有“脆弱啊,你的名字是女人!”这样的台词。但是呢,这并没有影响伊丽莎白女王就坐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看戏。
女王的宽容,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,而女王的开明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,在处理国家事务时,她也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智慧。女王明白:权力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,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,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。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,伊丽莎白一世在强化王权的同时,恪守了祖先传下来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传统。
这一政治传统,来自于一段古老的往事。
这位看上去十分孔武有力的人,是英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国王,他的称号是威廉一世,从这位国王开始,英国王室才有了正宗的血统传承,并且像欧洲大陆那样,建立起封建制度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教授郭方:
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庄园为基本单位的,庄园呢,它不仅是一块地产,而且是一个政权单位,贵族领主在庄园上,不仅有司法权,还有经营权,还有行政管辖权,因而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。
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侯建新:
“封建”这个词呢,在欧洲与中国的含义是不一样的,在中国呢,它意味着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”,他代表着集权和专制,在欧洲呢,由于封建制就是庄园制,所以它意味着分权,意味着国王没有大一统的权力。
在英国实行封建制度初期,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,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,不应该拥有什么。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,但是天长日久,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,各自履行义务、享受权利,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。不过,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关系,并非一成不变。
13世纪初,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。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,他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几乎全部的领地。因此,约翰王又被称为“失地王”。为了维持战事,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。
他把贵族们的继承税上涨了100倍,兵役免除税提高了16倍,与此同时,牛、羊、小麦的价格也都出现了成倍上涨。
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侯建新: (责任编辑:admin)